首页 >> 文化旅游 >> 文化传承 >> 正文

玉门丹霞

2016-07-30 21:34:03 来源: 点击:

玉门市文联   王璞    

 玉门丹霞也叫赤金丹霞,位于玉门市赤金镇西面戈壁中,东、北、南三面是被戈壁合围,西面是玉门硅化木地质公园。面积25平方公里。丹霞山虽然是地处戈壁包围中的一座孤岛,荒芜人烟,但因为地处有名的历史文化名镇——赤金镇,赤金丹霞周边历史文化遗迹遍布,给这座“孤岛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人文面纱。

丹霞所处的赤金镇是汉代的玉门县,公元前121年设县,是甘肃省地名沿用时间最长的10个县级以上的行政地名之一,达2100余年。汉魏晋及清代的玉门县设在这里,历史上就是西北军事重镇,唐代的玉门军、明代关西七卫——赤金蒙古卫就设在这里。从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唐蕃古道从赤金丹霞山脚下通过。

在这样的大人文背景下,赤金丹霞也是一座弥漫着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丹霞。赤金丹霞最大的人文特色莫过于周边分布众多的石窟寺群,说明这里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教活动昌盛的地区。这里分布着四座石窟寺,丹霞东面有唐代的红山寺石窟、清末的十佛洞石窟,南面有清末的积阴攻台石窟,丹霞之中有红柳峡石窟。

红柳峡石窟位于丹霞之中,石窟分两层排列,上层6间排列于山腰,下层10间排列于山脚。石窟内有千手观音壁画。红柳峡石窟始建于清末,1872年左右,该石窟是研究清代石窟建筑的重要资料。    

积阴功台石窟:位于玉门市赤金镇光明村祁连山大熊子沟和花牛巷中间、旱峡煤矿北15公里。该石窟又名“祭供台”。窟依山而建,分上下两层,共有26门石窟分布在东、中、西三个山头,以中间山头为主,只有中间山头的石窟内有塑像和壁画.积阴功台石窟始建于清同治年间(1861---1875),民国十八年有续建,破“四旧”时塑像被砸毁。石窟是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石窟建筑的重要资料。玉门市政府1995年公布为市(县)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十佛洞石窟位于玉门市赤金镇光明村二组西青山坡东山头。10个洞窟坐西北面东南,呈单层弧形排列,窟内有十尊塑像,故名十佛洞石窟。佛窟东面还有3个用于生活的洞窟。自西向东分别是仙姑殿、地母殿、老君祠、诸侯祠、文庙、武圣公祠等、其余窟无名。洞内曾有塑像、彩绘、文字,有一个洞窟中保存有壁画,是神话故事题材的壁画。石窟始建于民国八年(1919年),其壁画和西岳华山碑抄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。

红山寺石窟位于玉门市赤金镇光明村一组红山南山坡,分别占据东、中、西三个山头。总共45个洞、殿、祠。建有白塔一座。白塔为土木结构,是覆钵式喇嘛塔,总高11.25米,由塔基、塔身、塔刹三部分组成。

北朝开凿,唐代续有修建”,对研究玉门地区甚至河西走廊唐代佛教有重大意义。红山寺是研究北朝以来寺院结构和玉门历史的重要资料。1990年公布为县(市)级文物保护单位。